“就这么完了?”三伯母听完丈夫的述说,她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。
毕竟大房是出了名的狗屎,面对小辈提出的断亲,这不得大闹天宫。
“你以为我那个大哥会怎样,大哥大嫂也就是炕头上的本事。欺负自家人张牙舞爪的,外人谁惯着他啊。要不是孙家属于村里的大户,大房早就被人驱除出去了。”三伯父这些年早就看透那两口子的本质了。
三伯母对于丈夫的说法非常认同,自已这个侄子能有幸被秀才相公收为弟子,看来二房以后要飞黄腾达了,自已得安顿两个儿子和侄子处好关系。
对于三伯母的小心思,孙志高自然不知,此时他正在书房请教夏夫子问题呢。这就是弟子的待遇,师父给你开小灶。
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也是一笑了之,毕竟谁也不是圣人,还能要求人家没有一点私心嘛。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就是价值互换,夏夫子也不是看中自已的天赋和自律才收他为徒嘛,这也不耽误孙志高对师父的感激之情。
大伯父此刻正在被大伯母数落着,孙志高的断亲让大伯母感觉很没面子,她认为就算是两家断亲,也应该是她先提出来。
而且丈夫也不是空手回来的,族长和族老们给大房安排了处罚。大伯父、大伯母和孙志卿每人三十手板,男人们祠堂罚跪一个月,女人禁足半年。
“还有没有天理了,这还让不让人活了。这一切都是二房那小兔崽惹出来的,我要找他算账。”三伯母听到族中的处罚犹如晴天霹雳一般,她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啊。
其实大伯母平时妄自尊大,这一方面是大伯父夫纲不振,另一方面是孙家是村里的大族。一般人只要不是触及其核心利益,人家是不愿意与大伯母这臭狗屎一般见识的。
旁人的忍让助长了大伯母目空一切的性格,小儿子偷东西被抓,人家找上门来让她好好教育孩子,大伯母却死不承认、倒打一耙。也就是偷盗的金额不大,人家也不好和大伯母大动干戈。
只是有着这些迷之操作,大房一家的名声迎风臭十里。大伯母还感觉自已厉害,其实人家不想搭理她,照此情形,大房那两儿子以后娶媳妇都是个问题。
啪,大伯父这次倒是硬气了,他直接把茶杯摔在了地上。
“你有完没完了,难道你不闹到家破人亡的境地是不满意。族里说了,这次是打板禁足跪祠堂,如若再有下次,那就是开除族籍、送官究办。”大伯父恨恨的看了一眼妻子,随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家门。
听到族里的最后通牒,看着丈夫怨恨的眼神,大伯母犹如斗败的公鸡一样,她无力的靠在墙上,随后瘫倒在地上,只不过这次没人在搀扶她了,两个好大儿还不知道躲在哪里偷懒呢。
在这个注重宗族的古代社会,一个人、一家人若是被开除族籍,那可真是无依无靠、受人欺负了。
除非你有本事能在其他地方立足,否则想要生存下去是千难万难,给人为奴为婢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。
“伯瑾,你的算数不错,这方面我是不操心了。这是你两个师兄以前寄回来的学习资料,本来是给我那本家侄子准备的,现在为师有你了,于是又誊写了一遍。你要好好参悟其中的奥秘,为师是老了,以后就寄望于你了。”夏夫子从书柜里取出两本书,郑重其事的递给了孙志高。
这可是孙志高眼下最需要的,他双手接过师父手中的书并行礼感谢道。
孙志高迫不及待的翻开书籍,只见里面记载了许多科举的题型,下面还有师兄的答案和师父的批注,真是字字珠玑啊!
夏夫子看着孙志高沉浸的神情,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,不枉他抄书的功夫。
随后他便不再打扰,悄无声息的退出书房。孙志高这孩子自律刻苦,夏夫子从来不担心这个弟子会因为无人监督而偷偷玩乐。
孙志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点也不感觉枯燥无味,看着两位师兄的文章策论、诗词史赋,孙志高感觉自已又学到了不少东西。
经术策论这些东西,孙志高有信心追上师兄们的水平,就是这诗词他是真没这灵气。他的水平也就是天对地,雨对风。大陆对长空……
以后这方面只能当文抄公了,好在他前世长于文科。不过孙志高也不想靠着诗词而走捷径,毕竟他自已本身不擅长此方面,总不能把后世的经典诗词当大白菜批发吧,还是要细水长流的。
古代文人喜欢参加诗会,为的就是展示自已的文才被众人所知。自古名利不分家,学子们希望以此引起主考官的注意,给自已的科举考试锦上添花。
文人墨客们宴会上在酒精的微醺下,也写出了许多旷世佳作。如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和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等。
本朝科举考试中更看重考生的经义和策论,毕竟国家选拔人才委以官职是让你干实事的。诗词歌赋只代表个人的文化素养,与具体的政事无太大的关系。
窗外日光弹指过,席间花影坐前移。
孙志高直到脖子僵硬才抬起头来,这时的他才发现窗外天色已晚。
他不由得感叹,自已前世若是有这天赋,之后也就不用成天和卡车打交道了。吃不了学习的苦,家庭条件又很一般,那必然是要吃生活的苦了。
师父的儿媳妇怀有身孕,眼看生产的日期来临,师娘不放心就去县城照顾去了。眼下学馆只有师父和门房夏伯。
夏伯和师父同属一族,夏伯因为家贫一生未婚,如今他已年老体弱,师父看夏伯为人踏踏实实,于是就收留他在学馆看门。
师娘走后,师父的女儿会送饭过来。不过师父顾忌女儿出嫁为人妇,不好老是回娘家来,于是两人经常凑合。
孙志高见此情景便自告奋勇,师父做为秀才,有学馆的收入就足以强过普通人家。再加上秀才可以免除部分税赋、免除差徭等经济上的特权,这就足以让师父家过上小康生活。
为此孙志高做饭就能放开手脚,他之前在家做饭不多,主要是母亲嫌他做饭太费油了。也就是请客那次,是孙志高为数不多展露厨艺的机会。
夏夫子一开始对弟子的提议将信将疑,毕竟这时候的男人很少下厨,孙志高读书是很聪明,但他毕竟才是个八岁的孩子,对于他能使用好菜刀,夏夫子都表示疑惑。
孙志高发现自已今生学东西很快,不仅是读书,就连厨艺也有进步,其中刀工最为明显。随着他长期的锻炼和自带的天赋,手腕上的力量足以支撑孙志高玩转菜刀。
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,孙志高当下就进师父家的厨房准备炫技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孙志高先把菜刀磨了一下。
清洗完菜刀以后,孙志高把桌子上的豆腐拿了过来。这是夏夫子下午买的,原准备来个小葱拌豆腐,这也算是一道菜了。
孙志高这次准备做一道清代才出现的名菜,它是淮扬菜中的经典菜品,最早起源于扬州,孙志高只不过是让这道菜提前几百年现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