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子二人坐着板车来到了城门,朝廷规定进城要缴纳一定的关税和门牌税。孙志高下车交钱,还要拿出户贴(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)登记信息。
进城缴税因人而异,普通百姓最少,官员和商人更高,收费还挺合理的。古代城池内部一般为:东城富西城贵,北城穷南城贱。
东城居住着众多富裕人家,所以两边的商铺鳞次栉比,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、车水马龙。好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,
城内街巷交错纵横、四通八达,沿街密集的商铺为了吸引顾客进店可谓是八仙过海——各显神通。
招牌、幌子、旗帜等广告形式种类丰富、色彩多样。有的门店还用实物做广告,如药店在门前悬挂药壶,麻店在门前悬挂一缕麻。
茶坊、酒肆、脚店、肉铺等应有尽有,看的孙志高眼花缭乱的。综合上述广告都是眼见为实,小贩们的叫卖声就属于耳听了。
屈原的《天问》书中写道“师望在肆,昌何识?鼓刀扬声,后何喜?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屠刀敲击案板发出声音,以此来吸引顾客的注意。
孙志高兴致勃勃的听着耳边的嘈杂,这些小贩们口头叫卖千奇百怪。
卖糖的小贩敲击小锣;卖花的唱歌;卖玩具的摇拨浪鼓;还有卖烟花的说顺口溜;“滴滴金,梨花香,买到家中哄姑娘。”满嘴顺口溜,看来摊贩想考研了。
小铜锣、拨浪鼓,婉转动听的歌声,再加上极具特色的叫卖声,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市井文化清明上河图。
孙母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,这是她人生第一次进东城来。太平庄离城里不算太远,但许多村民都心疼进城门的费用,所以等闲之人不会来此。
脚夫干的就是拉人的行当,所以对附近的各个地方了如指掌。孙志高说出酒楼的地址,板车稳稳当当的把两人送到了酒楼对面。
付过车钱后,母子二人陆续下车。孙志高好歹是见过世面的,孙母则被眼前三层的大酒楼所震惊,难道这就是天上人间?
本朝酒楼分为三种,即“正店”、“脚店”和“拍户”,三者只有“正店”有酿酒权。
呈现在孙家母子二人眼前的是外观高大宽敞、装修精致的大酒楼。酒楼门前悬挂着精致的流苏,门上牌匾是三个大字“食为天。”
青白布制成的“酒旗”悬挂于望杆之上,旗上写着酒楼的宣传广告,大老远的就可以看到,显眼至极。
这里面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。酒旗高悬代表酒楼有酒,收下酒旗代表无酒可售。
酒楼门口站着两个小厮,他俩相貌堂堂、穿戴精致,负责招揽引导顾客,其作用和现代的门童类似。
大门两侧还装有一排木质栅栏,用来拦挡行人和车马,因此也被称为“柜马叉子。”
孙志高拉着母亲的手向酒楼门口走来。门口的小厮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,他们并没有因为两人的衣着简单而出言不逊,反而还热情的迎了上去。
小说中这里会发生一段装逼打脸的剧情,实际现实里但凡长脑子的人都不会随意得罪人。心里怎么想的无从得知,反正脸上是不会表现出来的。况且做为服务行业,狗眼看人低的事情最为忌讳。
“两位客官里面请,今天本店有新出的鱼羹要不要尝一尝。鲜嫩润滑、味似蟹肉,这是本店的特色菜。”小厮俯身躬腰的引导着母子二人坐到了大厅,酒楼一层都是散座,消费档次对应的是平民百姓。
两人入座以后,负责点菜的“过卖”即点菜伙计走了过来。两人完成交接,小厮再度回到门口迎客。
因为酒楼这时还没有菜单,所以都是点菜伙计介绍或者顾客主动询问。奉劝以后的穿越者们,到古代酒楼饭店吃饭,千万别傻乎乎的点牛肉,因为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。
孙志高入乡随俗,点了四个荤素搭配的菜,这时的人们点菜讲究“好事成双。”
点菜伙计确认好后,随即一次性传唱给“铛头”,也就是现代的厨师长。
古代高档酒楼菜和酒是分开点的,点菜伙计离去后,负责酒水服务的酒保上前询问。
孙志高点了一壶米酒,米酒酒精度较低,口感温和,非常适合妇女儿童饮用。孙母本想推辞的,孙志高最终做主了。穷家富路,也该适当的享受生活。
孙志高看到“行菜者”给邻桌上菜,真是一手绝活呀。只见他左手捧三个碗,右臂展开托了二十个碗,这酒楼服务员的门槛这么高嘛?
不到一柱香的工夫,孙志高的饭菜也上桌了。菜上齐后,“量酒博士”出场了。此博士非彼博士,“量酒博士”负责打酒、量酒、筛酒的工作。
点菜的叫“过卖”,点酒的叫“酒保”,上菜的叫“行菜者”……这些人各司其职,用专业的服务使顾客满意。
除此以外酒楼还有编外服务人员,这些人长年为酒楼顾客提供有偿跑腿服务。物质需求到位了,精神娱乐也不能耽误。
酒楼允许歌妓在此卖艺,时人称其“赶趁。”常见的节目有弹唱、吹箫、弹阮、锣板、杂耍等,节目种类非常丰富。
孙志高对酒楼的服务非常满意,可以对比后世的星级酒店。顾客在吃饭期间,过卖会实时观察桌面上的情况,做出随机应变的动作。
孔子说“食色性也。”现代人说“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。”这两种事情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,而酒楼都能满足你。
吃饱喝足后,孙志高付过饭钱后,顺势询问伙计酒楼老板的下落。
听到孙志高的述说,伙计看他神情不似作伪,于是上楼通知。
酒楼的一层是大厅,这里消费主体是平民百姓;二层是雅室区,主要接待富人或是有隐私需求的顾客;三层为包厢,来这消费的人非富即贵,通常都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夏逸思正在二楼招待贵宾,有些老顾客是需要他出面的。这都是酒楼的衣食父母,他自然不敢怠慢。
等到他退出雅室后,伙计把孙志高的事描述了一遍,夏逸思一听当即下楼。
“伯母你好。小师弟不好意思啊,这次是师兄我招待不周,晚上我给你接风洗尘,到时候自罚三杯。”
“你可千万别和老爷子说啊,要不然他能不让我进家门。”后面的话是夏逸思悄悄在孙志高耳边说的。
这对父子好似君臣,逸思师兄看见师父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。作为高档酒楼,自然是提供住宿服务的。夏逸思安排了两间上房,孙志高美美的洗了个澡就此沉沉睡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