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报名

一顿饭吃的酒酣耳热、宾主尽欢,席间几人还玩起了飞花令。

孙志高和二师兄就不用说了,清尘师兄和逸思师兄也是自小启蒙、饱读诗书,他俩虽然没有走科举道路,但肚里也是有墨水呢,人们称其儒商。

业余的对比专业的,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。孙志高和二师兄一次也没输过,席间大部分的酒水都进了夏家兄弟肚里去了。

二师兄有秀才功名在身,众人对他的表现毫不意外。反倒是孙志高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,其气势丝毫不弱于许秉文。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浪更比一浪强。

第二天上午,师兄弟两人吃过早餐以后结伴外出。今天要搞定科举报名和考试用品,孙志高平时用的文房四宝等学习用具不符合考场规定,所以要重新购买。

两人商量过后决定先去衙门报名,孙志高跟着师兄来到了衙门的礼房,这里是科举报名审核的地方。

二师兄和小吏挺熟络的,看来师兄也是长袖善舞之人。有熟人好办事,自古皆然。孙志高拿出自已的户贴、互结、具结、廪保互结亲供单等书面材料。

小吏翻看后觉察无违规地方,这才递给孙志高一张“亲供”,相当于申请表。孙志高需要在表上填写姓名、年龄等个人信息和相貌特征。

上面的互结是一份特殊的承诺书,考生需要找5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签下这份证明。这个夏夫子早就给安排好了,都是品行端正、知根知底的学生。这玩意可是连坐制度,一人作弊其余人都要跟着受牵连。

具结就是廪生给考生担保的手续,廪生担保考生不冒籍、不替身,出身清白且家人没有从事倡、优、皂隶等贱业,无犯罪,无父母之丧事。

廪保互结亲供单,这里面包含了考生父祖三代名讳、年龄、体型特征等证明材料。廪保和派保的姓名,5名互结考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。

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,其强度不亚于现代军校的“政审。”

忙活了半天,时间也来到了晌午,师兄弟两人来到了一处小吃摊前解决午饭。两人结束战斗后,这才回到了酒楼休息。

下午二师兄来到孙志高房间,他着重给孙志高透露一些知县大人的性格喜好、出题风格等。因为县试是由知县出题主持的,知县的偏好决定你策论文章的分数。

这算是信息差了,普通学子只能靠运气了。

下午就是购物了,有二师兄的带领,孙志高少走了许多弯路。他很庆幸自已碰到这么多贵人,自已也就是刚穿越来的时候困难些,之后的日子基本一马平川。

考场为了防止考生作弊,对考生携带的物品是有规定的。

砚台要薄,水注要瓷质的,毛笔笔杆要求镂空,考篮必须是透明的。

买好了学习用具,接下来就是生活用品了,至于饮食就交给酒楼负责了。饮水由考场提供,所以不用带水。

二师兄是过来人,所以他拉的清单很详细。抹布、卷布、油布、水筒、蜡烛、烛台、小炉子等。

考场是允许考生自已做饭的,二师兄知道师弟有一手好厨艺。再说考试本就费脑费精力,吃点热食身体会舒服些。

两人一下午买买买,终于在晚饭前回到了酒楼。孙志高一个长期锻炼的人都感到了疲惫,二师兄就更不堪了。

“二师兄你这也不行啊,一下午就虚成这样了,以后得加强锻炼啊。”孙志高没事调侃着躺在床上四仰八叉的二师兄。

男人可以接受别人说自已丑、自已穷,唯独就是不允许别人说自已虚。这是雄性动物繁衍本能的基因记忆,所以二师兄立刻反驳孙志高的话。为了证明自已所言非虚,二师兄撸起袖子展示自已的肱二头肌。

师兄弟打闹了一顿,再次恢复待机状态。等身体精力恢复的差不多了,两人这才起身开始洗漱。转了大半天,身上一股汗臭味。身为读书人,一定要保持形象。

眼见离考试没几天了,孙志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待在房间里看书。临阵磨枪、不快也光。

逸思师兄专门吩咐厨房给师弟饮食做的清淡一点,以免到时候影响考试。酒楼应有尽有,孙母倒是无用武之地了。

县试主要考四书五经、诗词歌赋、策论等,主要考察考生们的文学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。

孙志高除了不擅长诗词,其它方面他是有信心的。这些年他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资料,无论是知识掌握的程度,还是知识面的宽广,都足以支撑他写好文章。

至于诗词只能走文抄公路线了,总不能放着挂不用吧。而且这挂自已不说绝对安全,所以只好牺牲一下后世的诗词作者了。

夏夫子对弟子写的文章惊叹不已,其老道程度甚至超过了他,要不是怕孙志高骄傲,夏夫子这才没有表现在脸上。正因为知道了弟子的水平,夏夫子才提议孙志高参加科考。

时间一转眼来到了二月底,距离考试开始的时间只有两天了。孙志高这才从房间走出,看书时间长了,脑袋有点发昏。

在考试前,孙志高不准备在看书了。一来他要去县衙看告示、领考牌,确定自已考场的位置,以免考试当天手忙脚乱。

二来他要好好休息,调整好身心状态,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考试。

孙志高报名来过一次县衙,所以他对县衙的路程是熟悉的。孙母这些天在酒楼憋坏了,于是趁着这个机会,母子二人结伴而行。逸思师兄为了稳妥,还打发了一个小厮跟随。

小厮在前面引路,母子二人紧随其后。孙母一路四处观看,要不是因为儿子有正事要干,她真想逛逛商铺。逛街是女人的本性,所以孙母一路兴致勃勃的看着商铺招牌和幌子。

尽管孙母不识字,也不影响她的兴头。孙志高也会给母亲介绍街铺的情况,等自已考上秀才,他决定把家搬到县城里来。

县学是可以住校的,孙志高不放心母亲一人在村里。他虽然是穿越而来,但在日常的相处中,孙母给了他前世缺乏的母爱。

人心都是肉长的,他内心也接受了原主的母亲。所以孙志高走到哪里,他都会把母亲带到身边尽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