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的水晶灯把舞台照得亮如白昼,陈默站在领奖台后整理着领带,指尖却有些不受控制地发颤。西装口袋里装着母亲寄来的护身符,红绳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。后台电子屏上正播放着"年度社会责任企业"的候选名单,"微光科技"的名字在最后一行闪烁,旁边配着一张骑手在暴雨中为老人撑伞的照片。
"陈总,该上台了。"林晓雨递过话筒,无名指上的婚戒在灯光下闪了一下。她特意穿了件用旧骑手服改制的礼服,裙摆处还留着张大海当年补的补丁。陈默深吸一口气,看见台下第一排坐着张大海和陆远——陆远坐在特制的电动轮椅上,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打印好的发言稿,那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改出来的。
聚光灯打过来时,陈默听见台下爆发的掌声里夹杂着熟悉的呼喊。前排坐着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,他们胸前都别着"微光互助联盟"的徽章,其中一个是甘肃来的老王,去年用平台的讨薪功能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,此刻正举着"陈默加油"的纸牌使劲摇晃。
"大家好,我是陈默。"话筒里传来自己的声音,比想象中要镇定,"十年前,我背着半袋土豆和母亲塞的护身符,从西南山区坐了三天绿皮火车来到这里。那时候我在劳务市场蹲了三天,最后在一个外卖招聘广告上看到'高薪、自由、多劳多得'八个字......"
他顿了顿,看见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第一卷的画面:破旧的行李箱、潮湿的群租房、被暴雨淋透的蓝色骑手服。台下有媒体记者举起相机,镜头对准他袖口露出的旧伤疤——那是当年送首单时摔的。
"后来我才知道,自由是24小时待命的自由,多劳多得是拿命换钱的多得。"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,"我接过超时罚款的通知,被醉酒顾客骂过,在凌晨三点的街头被混混堵过......但让我真正想做点什么的,是一位拾荒老人给我的两个橘子。"
屏幕切换到第西章节的画面:昏暗的城中村路灯下,老人颤抖着把皱巴巴的橘子塞进陈默手里。台下传来轻轻的抽气声,有观众拿出手机拍摄。陈默注意到第二排坐着几位穿制服的监管部门领导,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帮他们协调平台整改的张处长,此刻正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。
"我知道,光靠送外卖改变不了什么。"陈默看向陆远的方向,对方正用眼神鼓励他,"所以我跟着陆远学编程,在出租屋里敲代码敲到手指流血。那时候张大海把他的旧电脑送给我,说'这东西比电动车有用'。现在想来,他说得对。"
大屏幕开始播放"公平骑士"软件的开发历程:陆远在病床上修改代码的手、张大海带着团队跑遍工地做调研的背影、林晓雨在暴雨中拍摄的镜头。当画面切换到"微光科技"成立时的loft公寓,墙上用粉笔写的"科技向善"西个大字格外醒目,台下响起更热烈的掌声。
"我们被平台起诉过,被竞争对手泼过脏水,账户上只剩八千块钱的时候,连房租都交不起。"陈默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"但有天凌晨三点,我收到山西一位农民工兄弟的视频,他说用我们的讨薪功能要回了救命钱。那一刻我就想,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我们,微光就不能灭。"
台下突然站起一位穿环卫工制服的大姐,她举着手机喊道:"陈总!我用你们的AI导师学了育婴师,现在工资翻了两倍!"旁边立刻有人附和:"我也是!在上面考了电工证!"会场秩序有些混乱,但主持人没有阻止,只是微笑着示意陈默继续。
"今天这个奖,不是给我个人的。"陈默转向台下的骑手们,"是给所有在城市里奔波的兄弟姐妹们。我们曾是被算法困住的人,但今天,我们要用技术打破枷锁。"他拿出手机,现场连线了一位正在西藏送餐的骑手,对方身后是连绵的雪山,手里举着"微光"定制的防寒手套:"陈哥,这里零下二十度,但我们的暖途功能能找到热奶茶店!"
掌声雷动中,陈默看见陆远正在轮椅上擦拭眼泪。大屏幕开始播放用户送来的祝福视频:有坐着轮椅的残障骑手用"云配送"系统接单,有家政阿姨展示刚拿到的技能证书,还有山区孩子用"代码助学计划"的设备画出的彩色程序框图。
"有人问我,从外卖骑手到科技创业者,最大的改变是什么?"陈默举起右手,掌心向上,"不是西装革履,不是站在聚光灯下。而是我终于可以对当年那个在暴雨中崩溃的自己说:你看,我们没有认输。"
他突然想起什么,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红绳护身符,对着话筒说:"我母亲总说,这东西能保平安。但我知道,真正保平安的,是我们不放弃的心。"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许多人站起来鼓掌,其中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,他们是当年给过陈默温暖的独居老人。
颁奖嘉宾递过水晶奖杯时,陈默注意到奖杯底座刻着一行小字:"向所有在尘埃里发光的人致敬"。他转身将奖杯举过头顶,面向台下的骑手们,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劳务市场看到的那张招聘广告——如今看来,"高薪、自由、多劳多得"这八个字,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。
林晓雨递过一份打印好的名单,上面是这一年通过"微光"技能培训成功转行的17362人。陈默念出第一个名字时,台下一个戴眼镜的年轻骑手站起来,他曾是陈默的跑单搭档,现在是"微光"的技术专员。念到第1024个名字时,陆远按下了轮椅上的按钮,屏幕上出现了一行代码:"01000111 01101111 01110100 01101000"——那是"GOOD"的二进制代码,也是他们最初的初心。
演讲结束时,会场播放起一首改编的歌,歌词是骑手们自己写的:"电动车轮丈量过的街巷,代码里藏着生活的光,就算前路还有风雨,我们一起把黑夜照亮......"陈默走下台时,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围住,有人递来感谢信,有人想和他合影,还有个小女孩举着画说:"陈叔叔,我长大也要当程序员,像你一样帮助别人!"
张大海拍着他的肩膀,递过来一瓶冰镇矿泉水:"小子,出息了。但别忘了,下个月咱们还得去工地做调研。"陆远的轮椅被人群推到面前,他费力地伸出手,陈默赶紧握住,发现他手心里全是汗。"代码......没问题。"陆远喘着气说,"下一个版本......要更暖。"
离开会场时,夜己经深了。陈默和林晓雨走在最后,看见张大海正扶着陆远上出租车,两人还在争论着代码逻辑。远处的写字楼灯火通明,陈默抬头望去,仿佛看见十年前那个站在楼下仰望的自己。手机突然响起,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,老人举着电视遥控器,屏幕上正播放着颁奖典礼的新闻。
"默儿,看到你了!"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,"你爸要是还在,得多骄傲......"陈默看着手机里母亲的白发,突然想起出发那天她偷偷塞护身符的样子。林晓雨轻轻握住他的手,无名指的戒指和他的蹭在一起,像两枚小小的勋章。
回去的路上,陈默让司机绕路经过当年住的群租房。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,只是现在他不再是那个站在阴影里仰望的少年了。路过劳务市场时,他看见一个背着蛇皮袋的年轻人正在看招聘广告,眼神里有迷茫,也有期待。陈默让司机停下车,从包里拿出一张"微光"的宣传单——上面没有"高薪自由"的噱头,只有一行字:"我们教你用技术,给自己开条路。"
年轻人接过宣传单时,手指有些发抖。陈默想起自己当年攥着东拼西凑的路费,也是这样的心情。他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,想说些什么,却发现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一句:"别怕,我也从这里走过。"
车子重新启动时,林晓雨靠在他肩上睡着了。陈默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,想起领奖时说的最后一句话:"荣耀属于过去,但路,我们还要一步一步走。"口袋里的护身符还带着体温,而前方的路上,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人,正在城市的缝隙里,等待一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