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:家庭团聚

深秋的云海市飘着细雨,陈默站在康复中心的落地窗前,望着楼下穿梭的车流,手指无意识地着手机。屏幕上是老家医生发来的消息,母亲最近总念叨着"不想拖累儿子",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。此刻,那辆载着母亲的救护车正穿过城市街道,车上躺着的,是他这些年在风雨里拼命奔波的全部牵挂。

"陈总,老夫人到了!"助理的声音让陈默猛地回过神。电梯门打开的瞬间,他看见母亲裹着灰扑扑的棉袄躺在担架上,头发比半年前白了大半,却强撑着露出笑容:"默儿,别板着脸,妈这不是来了嘛。"陈默喉咙发紧,蹲下身握住母亲布满老茧的手,触到掌心那个常年握锄头磨出的硬茧,突然想起离家那天,这双手偷偷往他行李箱塞护身符的模样。

高级康复中心的病房明亮又暖和,护士们小心地把母亲安顿到电动病床上。陈默打开带来的老木盒,里面躺着母亲最宝贝的银镯子,还有他从第一个月工资里买的降压药。"医生说您的腿有希望恢复。"他把镯子轻轻套在母亲腕上,"等您好了,我带您去吃云海市最有名的虾饺。"母亲笑着拍他手背,眼角的皱纹里盛满心疼:"傻孩子,在城里打拼不容易,别总想着给妈花钱。"

公司奖励的人才公寓在市中心最高的写字楼里,28层的落地窗外,整个城市的霓虹都在脚下流淌。陈默推着母亲在房间里转悠,特意指给她看阳台上那盆从老家带来的山茶花:"您看,我养得可好,都开花了。"母亲摸着花瓣首抹眼泪:"当年在山里,你为了给妈凑药费,大冬天去冰河里摸鱼......"话没说完,陈默己经红了眼眶,赶紧岔开话题:"晚上咱们吃火锅,我让晓雨买了您最爱的黄喉。"

林晓雨风风火火地提着菜进门时,正撞见陈默蹲在地上给母亲剪脚趾甲。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自媒体博主突然红了眼眶,悄悄把买来的补品放在门口,转身去厨房忙活。饭桌上热气腾腾,母亲夹起一筷子毛肚首夸"比山里的腊肉还香",陈默却偷偷往她碗里多放了几片青菜——医生叮嘱要清淡饮食。

周末带母亲逛博物馆那天,云海市下了初雪。陈默推着轮椅走在前面,特意挑有斜坡的地方慢慢走,生怕颠簸到母亲。在民俗展区,母亲盯着墙上的蓑衣和斗笠出神:"这和咱们山里用的一个样。"说着又要掉眼泪,陈默赶忙掏出手机:"妈,您看这个!"屏幕上是公司员工特意为她制作的短视频,几百个骑手对着镜头喊"阿姨好",还有人寄来了各地特产。母亲看得又哭又笑,用袖口首擦眼睛:"我儿子有出息,交的朋友都这么好。"

教会母亲用短视频记录生活纯属偶然。那天陈默看见母亲对着窗外的雪景发呆,突然想起现在流行拍视频。他手把手教母亲用手机,从怎么拿稳镜头到怎么加滤镜,母亲学得认真,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。第一条视频发出去时,陈默帮她配文:"第一次看这么大的雪,像撒了一地白糖。"没想到点赞量瞬间破万,评论区全是暖心留言。有个东北网友说:"阿姨,这雪和俺们那疙瘩比还差得远,等您好了来玩!"母亲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翻看评论,还让陈默念给她听,念着念着就睡着了,手机屏幕还亮着。

三个月后的清晨,陈默被母亲的惊呼声吵醒。冲进房间时,看见母亲扶着助行器,颤颤巍巍地站在床边。"默儿,你看!"母亲脸上挂着泪,笑得像个孩子,"我能走了!"陈默冲过去抱住母亲,这么多年,他第一次哭得像个小孩。那天公司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,张大海带着几个老骑手扛着烧烤架就来了,在公寓露台上支起摊子,烤串的香气混着笑声飘满整个楼道。

随着母亲账号的粉丝越来越多,她开始在视频里分享山里的故事。有次讲起陈默小时候为了攒学费,暑假去山上采野核桃摔断胳膊,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。评论区有个年轻女孩留言:"阿姨,我也是农村出来的,看完您的故事,突然不觉得打工辛苦了。"母亲把这条留言念了十几遍,然后对着镜头说:"孩子们,只要肯吃苦,好日子在后头呢!"

年底公司年会上,陈默特意把母亲推到最前排。大屏幕播放创业纪录片时,画面里出现七年前那个背着旧行李箱的少年,母亲伸手摸着屏幕,喃喃自语:"这一晃,都这么多年了。"轮到陈默上台领奖,他没接奖杯,而是走到母亲身边单膝跪地:"妈,这奖是您的。"全场掌声雷动,母亲抹着眼泪,对着台下挥手,像个真正的明星。

深夜回家的路上,母亲靠在陈默肩头轻声说:"以前总盼着你出人头地,现在才知道,只要你平平安安,妈就知足了。"陈默望着车窗外的万家灯火,想起那些在风雨里送外卖的日子,突然觉得所有的苦都值得。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老家的邻居发来消息,说村里年轻人都在学编程,想跟着陈默干出个名堂。他笑着回消息,路灯的光晕里,母子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