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小姨来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天气也在不知不觉中,越来越炎热。

炎炎夏日,母亲和护工一同安静地待在医院里接受治疗。

医院的白色墙壁和冰冷的医疗器械,与外面炽热的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市安博医院的黄大夫曾经一脸凝重地对我说:“老太太的病情不容乐观,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,她未必能够顺利出院。”

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,狠狠地敲在了我的心上,让我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内心更加七上八下。

然而,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我告诉自己,无论结果如何,只要己经尽力了,就应该坦然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。

毕竟,生命的轨迹往往充满了变数和未知,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它的走向。

在这里,母亲也要做血律,自费。

没想到,母亲一听七八千,不想做,觉得没必要。

我告诉医生:“医院首接安排。一切听我们的,不用考虑我母亲意见。”

公公那边使用了糖尿病泵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,最终的结果显示:他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。

得知这个消息后,我又承担起了为公公办理相关手续的责任。

我整理好公公的户口本、身份证以及医保卡。

前往公公户口所在地的区医院。

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,并耐心地指导我填写各种表格和提交所需的材料。

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核和确认后,我终于成功地为公公办理了慢病医保。

我也成为在这个医院,公公的联络人。

一周之后,我按照之前约定好的每天 100 元的护理费用,如数给了孙承远。

在送公公回康养中心这件事上,我并没有过多插手,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孙承远一手操办的。

我为公公准备了一些食品,其中还有公公最爱吃的福义德烧鸡,还特意多买了一只送给孙承远。

除此之外,我还亲自下厨,为公公做了一大罐子酸菜白肉血肠。

这道菜是公公的最爱之一,我希望他回去能在康养中心和室友们一起分享。

还有,在区建康医院开的胰岛素药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孙承远便带着公公打车离开了。

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,我心中感慨万分。

有人帮忙,做事确实省事省心省力不少。

肖玲说是腰疼病犯了。

肖丽说是自己婆婆病了。

没功夫理会她们。

母亲继续住院。

而我,开始思考母亲出院后的安排。

这个也用空椅子模式研究了:

我和肖全商量了好几次。

这家伙去了延城后,根本达不到每周一天的回家,来回的,没必要折腾。

老夫老妻的,他回来,也得休息,何必呢。

所以,没让他回来。

他提个建议,母亲就算在安博出院,也有一个漫长的康复期。

一般来说,其他人做完骨水泥手术后,大约三天就能下地行走,通常半个月后就会逐渐恢复正常。

然而,母亲的情况却并非如此,她身体较为柔弱,走起路来总是摇摇晃晃的。

在医院里,母亲需要进行透析治疗,每次都是由护工推着轮椅带她去透析室。

考虑到母亲的身体状况和透析的需求,我想到了暖椿园康养中心。

那里不仅有医院可以进行透析,而且还是区医保定点单位,这样母亲就可以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,不必再为回家上下楼而烦恼。

此外,我还考虑过在市安博医院附近租一套带电梯的房子,然后办理医院的门诊透析,同时将护工转为保姆,让她全天陪护母亲。

不过,这两个方案母亲都不太满意,她对陈姐也有些意见。

原因是陈姐每天电话很多,似乎她丈夫有一笔回款一首没有到账,这让陈姐非常焦虑。

我和黄红白商量了很久,也没能找到一个让母亲满意的护工。

在这种难以找到合适护工的情况下,我最终还是同意了肖全提出的方案。

联系了康养中心办公室的钱主任,当初公公就是通过钱主任办理的住院手续。

我拨通了钱主任的电话,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后,他热情地回复了我,并耐心倾听了我的诉求。

我又来到康养中心,钱主任听完我的描述后,沉思片刻,然后给出了一个建议:“我觉得你母亲住单人间楼会比较适合您的需求。”

他详细介绍道,“我们院里有单间,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设施,而且房间的面积也比较大。”

我对钱主任的建议表示感兴趣,于是他带我去实地参观了一下单人间楼。

一走进楼里,我就被它的宽敞大气所吸引。房间的整体布局非常合理,内外套间的设计让空间感更强。

与公公之前住的福字楼多人间相比。

多人间虽然宽敞,与这里比,还是略微有些局促和逼仄,单人间则给人一种宽敞舒适的感觉。

我走进其中一间房间:

室内大木床,床边配套了精致的实木床头柜。

活动区安置了一套简约而不失高雅的沙发茶几组合,沙发坐感舒适,茶几时尚耐用。

储物区打造了到顶的定制衣柜,柜面是浅色系实木板材,纹理清晰,散发着自然的气息。

阳光透过双层隔音玻璃洒入室内,明亮而温暖。

此外,房间内还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呼叫系统。

我很满意,却没有选择这个单人间。

之所以不选择单人间,是考虑通城的小姨要过来陪伴母亲。

此时,二表姐己经回到帝都的女儿那里。

于是,钱主任又带我去看双人楼。

所说的双人楼,这里的设计大多为夫妻房。

也有合住者,彼此合得来的。

其实,双人间的居住,更考验人之间性格的磨合,行为的管理和彼此的缘分。

缘分到了,陌生人之间必然和洽,缘分不到,必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麻烦和不舒适。

就是正常夫妻,也会有问题的。

母亲这里吧,可以说是一刻离不开人。

医生和我保守估计,如果母亲能坚持下去,也得3个月以上能够独立。

我思前想后,决定送母亲进这里。

预定了3个月的费用。

大哥倒是很赞成,马上打款。

于是,在养老院医院,给母亲办理了特病门诊。

正在这时,小姨和小姨父决定来照顾母亲。

这正是:

照顾母又顾公爹,

忙碌中年不休喋,

时间流逝在向好,

小姨帮忙心安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