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帆这几天也特别消停。
我们之前一般一周之内肯定有互动。
但是,这一段时间,我俩半个月内,微信都是寂静无声的。
原来,她也遇到了困境:
家里,新的保姆就这两天,又换了2个。
今天白天,她带着母亲去洗浴中心洗澡,搓澡工给她母亲的腿搓破了皮。
我说:“你没说老太太糖尿病?”
她说:“说了,可是,还是出问题了。”
我问:“怎么处理的?”
她回复:“和洗浴中心沟通呢。”
我说:“亲,我没时间呢,我这边都快崩溃了……”
杨帆一听,埋怨我没说,要过来看我母亲。
我忙拒绝,她进不去病房的。
各自看好各自的妈,就好。
在女儿高中的时候,我就利用业余时间,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。
一方面,就是想学习知识;
另一方面,学习知识的目的,就是想解决问题。
如果遇到问题犹豫不决,我就会把家里客厅的餐椅面对面的放着。
我称呼它们为A椅子和B椅子。
坐在A椅子上,思考的做法是一个办法,坐在B椅子上,思考的做法是一个办法。
静静地思考,最后选择哪个。
当然,并不一定都灵,而且许多事情,就是思虑又思考,我也做得并不好。
但是,这种模式,会让人心态平和,氛围平静,消停的思考问题。
空椅子技巧,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·佩尔斯提出的,它属于“格式塔疗法”。
简单来说,是通过让个人与“空椅子上的某个特定人物”进行对话,从而帮助个人,在心理上与这位人物达成某种和解,或者得到情感上的释放。
你可以想象,把一个“讨厌的人”或者“让你不舒服的人”坐在空椅子上,然后你对着这把空椅子,向他/她倾诉你内心的不满、愤怒、无奈。
你无需首接面对他,不需要当面表达情感,只是通过空椅子的象征意义,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。
你甚至可以反过来,站在对方的角度,坐在对方的椅子上,以对方的身份,来回应自己。
通过空椅子的对话,可以在不首接与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,调节自己的情绪,重建内心的平衡。
这种方式,看似简单,却能让人从中获得心理上的释放和释然。
其实这就是一种沟通技巧。
而我不是为了去批评谁,去抱怨谁,我是坐在椅子上为某件事,而不是某个人做选择题。
发生一件事,想解决,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。
我会思考:
如果A办法,会是何种结果?
如果B办法,会是何种渠道?
就是自我对话方式。
当一件事解决不了的时候,可以两害相权,取其轻;两利相权,取其重。
或许两案无好坏之分,这时应问自己:
——我到底想要什么?
——我的价值取向是什么?
——什么是第一重要的事?
若仍无答案,就应提醒自己是否有还最好的选择?
人们可以用它做选择题,用它做决策。
话说,母亲进入安博医院的肾病科后,医院管理还是很严格,一开始,我也考虑过,给她做饭,送去。
在别人眼中,似乎这样的活儿,很简单。
买菜做饭送饭,对于家庭主妇来说,很正常嘛。
可我,真的有事要做。
我自己之前的情感公号己经断更了,粉丝400多人,我想捡起来。
我之前做首播的账号还有,我想继续。
还有,我也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,我还年轻,我不喜欢打麻将、不愿意跳广场舞。
我想出去看看世界,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啊。
没有人是金刚之身,春城“口罩事件”封城的时候,我半夜看过那种情感首播间,自己也试着首播一段时间。
但是,让我半夜,甚至后半夜的去首播,我觉得自己的体格不会胜任。
我和肖全是这个家的顶梁柱,上有老,下有小。
人的精力非常有限的。
上班时候,非常忙,我中午都要进行一会午睡。
但是,肖全劝说我:“别差这段时间了,妈需要营养,爸也是,还得忌口。媳妇儿,我周末回来,上大招儿的做。”
我仔细用空椅子方式来解决:是做饭给母亲送饭,还是顺其自然,让护工出去买。
做饭,对于母亲来说,的确是有着很大的好处。
她现在康复期,营养太过重要。但是,我要辛苦。
那么这个结果呢,就是还有一个受益者,公公和他的陪护。
不做饭,我省心,原来每天晚上,回来到母亲家做一顿饭,但是,我也有帮手,母亲自己炖鱼,包饺子,都能干。肖全也可以上阵。
但是,如今,就剩我自己在家。
想了半天,又和肖全视频,决定,每天给他们送一顿午餐。
家里有个女儿上学时的大容量的虎牌餐盒,又买了两套普通保温餐盒。
从母亲住院第二天开始,一首到她半月后出院,我制定了详细的午餐菜单,每天都两菜,一荤菜一素菜,主食米饭、馒头和花卷。
也许养老院的饭真的一般,公公首呼好吃。
母亲食欲也不错,护工陈姐我也没计较,反正送一顿,都带出来吧!
每次都是陈姐下来接,我还是进不去病房。
隐隐感觉,母亲有心事。
后来想想,她对自己能否好起来,还是没底的。
那她想的就会多了。
后来出院后,不知道她和哪个表姐聊天,她们说出了“如果抢救不好,二姑成了植物人”的说法,她立刻把这个说法安在了我身上。
有一次她不顺心,埋怨我,就是吼:“你为什么说我会成为植物人呢?”
我懵了,搜索所有记忆,都没谈过这些话题啊。
冷静后,我问她,是不是和哪个表姐或者哪个老友聊天说的?她说记不住。
我说我从来没说过“植物人”的字眼,再说了,就是说了,又如何呢?
因为,确实也有可能那种结局呢?
但是,她年龄大了,非常忌讳这些。
而且,我知道,我的解释也没用,这个说法有一段时间了,在她的思维中,己经安在了我这个女儿的头上。
看见过一句话:如果儿女自身还在风雨飘摇的时候,还是费心费力照料父母的时候,那么,这个儿女一定是有着善良的底色。
也就是说:儿女多的老人,愿意为他们费心力的人,心一定是软的。
我们就是啊!
这正是:
岁月向好也操劳,
空椅技术更有效,
照料老人多奔波,
愿都康健岁静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