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1 章:悉尼的齿轮

悉尼机场的自动步道上,苏眠的高跟鞋跟敲出急促的节奏。手机锁屏还停留在那个未接的视频画面:陆沉舟倒在实验室地板,指尖指向墙角星图壁画的第七颗星,那里的红色定位灯像滴未干的血。她按住掌心的旧疤,那里还留着火场里捡起齿轮残片时的木刺划痕。

唐人街的石板路浸着晨露,18 号店铺的木质招牌在雾气中若隐若现。橱窗里的古楼模型只有半座,斗拱处的榫卯结构清晰可见,屋檐下挂着铜牌 “沉星阁”,字体是陆爷爷笔记里常见的匠人楷体。推开门时,铜铃发出的 “咔嗒” 声,竟与陆沉舟机械表的齿轮转动声惊人相似。

“姑娘,你戴的是……” 修表老伯从放大镜后抬头,镜片反光映出苏眠手中的银色怀表。表盖打开的瞬间,他的手突然颤抖,老花镜滑到鼻尖:“是国华的表!” 他绕过柜台,露出藏青围裙下的旧工牌,“我是老陆在澳洲的联络人,1987 年见过你父亲。”

后巷的灯泡在风中摇晃,照出仓库里堆积的木箱。老伯搬下贴有 “永安门” 字样的铁箱,箱盖上的火漆印己斑驳,却仍能辨认出斗拱与齿轮的交织图案:“那年老陆让国华转移证据,” 他掀开泛黄的油纸,“检测报告、资金流水,还有半袋水阳镇的糯米种源 ——”

玻璃碎裂声突然响起,沈蔓的驼色大衣扫过破碎的窗台,手中的格洛克手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她的珍珠项链随着呼吸晃动,吊坠正是视频里出现过的齿轮造型:“苏眠,你父亲当年也是在这里被伏击的,” 她的皮鞋碾过散落的文件,“1987 年 6 月 20 日,他本想把证据交给老陆的母亲,却 ——”

苏眠的后背抵着潮湿的砖墙,指尖触到砖缝里凹凸的刻痕:那是用糯米灰浆填缝的榫卯图案,和古楼密道第 17 块青砖的纹路完全一致。沈蔓的枪口对准她眉心时,她忽然想起陆沉舟说的话:“每个齿轮都有对应的榫卯,就像每个谎言都有拆穿的时刻。”

“证据在星图的齿轮里!” 老伯突然大喊,同时将铁箱推向沈蔓。苏眠趁机撞向窗边的古楼模型,木质斗拱散落的声响盖过手枪上膛声。模型底座的齿轮滚到沈蔓脚边,她下意识瞥向刻着 “1987.6.15” 的齿牙 —— 那是古楼坍塌的日期。

“你父亲没告诉你吧?” 苏眠退向仓库深处,指尖摸到墙面凸起的星图轮廓,第七颗星位置的砖块轻轻松动,“1987 年的检测报告,” 她拽出藏在砖缝的金属管,“爷爷用糯米灰浆封存在这里,” 管身的齿轮纹与沈蔓项链吊坠严丝合缝,“而你偷走的初代配方,” 她晃了晃金属管,“根本没有这个 ——”

沈蔓的瞳孔骤缩,她认出了金属管上的 “LMX-8706” 编号,那是陆爷爷检测报告的核心代码。手枪开始颤抖,她终于明白为何顾氏的专利产品总会开裂 —— 因为真正的证据,从来不在那些被偷走的硬盘里,而在每个匠人用时光浇筑的榫卯结构中。

“当年你父亲截下水阳镇的糯米,” 苏眠的声音混着仓库外的雨声,“却在转移时被顾明辉伏击,” 她指向沈蔓项链,“你母亲戴着珍珠耳钉的照片,现在还夹在父亲的笔记本里,” 金属管打开的瞬间,1987 年的原始数据在手机屏幕亮起,“包括顾氏集团转移 300 万美金的银行流水。”

沈蔓的枪响在仓库回荡时,苏眠己踹开后窗的木板。潮湿的海风灌进来,带走她手中的定位器 —— 那是陆沉舟在植入机械表的同款装置。她听见老伯在身后大喊:“沿着星图的齿轮跑!” 脚边的下水道井盖刻着北斗七星,第七颗星的位置,正是唐人街 18 号的坐标。

悉尼港的晨雾中,苏眠摸着金属管上的齿轮纹,终于明白父亲临终前的 “清白” 二字,为何总与齿轮的触感重叠。那些被顾氏集团追逐的证据,那些跨越重洋的时光密码,此刻在她掌心发烫,就像古楼井底的荧光灰浆,终将在数字世界的地基上,照亮所有被掩埋的真相。

当警笛声从远处传来,沈蔓的黑色轿车消失在街角,苏眠打开金属管,里面除了检测报告,还有张泛黄的纸条,是父亲的字迹:「小眠,悉尼的齿轮,是老陆给你们留的最后榫卯」。她望向海港大桥的钢结构,突然发现那些交错的钢梁,竟与古楼的斗拱有着奇妙的相似 —— 原来真正的匠人智慧,从不会被地域限制,就像齿轮与榫卯,终将在时光的长河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咬合方式。

深夜的星沉科技实验室,陆沉舟躺在病床上,腕间的机械表缺角处闪着微弱红光。他知道,苏眠此刻正在地球另一端,沿着三十年前的匠人足迹,转动属于他们的齿轮。而那些藏在悉尼唐人街的证据,那些刻在砖缝里的星图,终将成为击溃顾氏集团的最后一击,让古建筑的修复技术,重新回到真正懂得守护时光的匠人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