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烧火

只见大嫂子过来,又从面缸里舀了一点面倒入盆中,用手三下两下就和成了一个面团,放在桌子上,说是让它醒着。然后又从碗橱里找出来了一个长方形的木板,木板中间有用铁做的一个个小孔的什么东西,放在另一个盆里的边上,然后把萝卜洗好,放在小孔上磋磨,立即就有一个个小小的条状出来,落到盆里。主仆二人看得大为神奇。原来萝卜可以这么弄碎,那么其它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呢?

当下大嫂说,“看到了吗,这叫小刨子。你们来试试看呢!”于是小梅先去试,竟然也可以,还很有成就感的。赵海玥也去试,可以是可以,就是太费力。赵海玥本就是比较柔弱的,又没有做过什么体力活,一会儿就手酸了,头上冒出一头的汗。一个箩卜到后来还有一点点的时候,特别难固定,一不留神,把的手指擦上去了,擦破了一块皮,非常疼的。二少爷一看又心疼了,赶紧过来,用嘴吹着,把一众人都看笑了。只有三奶奶不高兴,既为媳妇的蠢笨,也为儿子的没出息样子。

萝卜弄碎了以后,又用手用力挤了下水,然后拌了葱盐等一系列佐料,最后又从碗橱里找出一点点肉糊,拌了拌,就算做成了馅。然后就把大的面团又弄成小小的面团,又把小的面团用手拉大…反正眼花缭乱,主仆俩也没怎么看得清,不知道怎么最后就把拌好的碎萝卜丝包在面了,然后又用双手对面扑,就变成了圆圆的饼了。

这时婆婆就冲着发呆的两人吩咐,“站在这里做什么,去烧火去,没看要炕饼吗?一点眼色都没有,还能真的一点事情都不做?”

然后主仆俩就去锅灶那边,也不知道怎么烧火。就看到锅灶后面灶膛附近堆了许多树枝还有芦苇杆,小梅想树枝拿在手里长一点,应该不会被火烫着,于是拿了一根给小姐,自己就拿火柴。然后怎么也点不着,眼看好几根火柴浪费了,亲友们忍不住好笑,三奶奶的脸紫涨得及其难看,估计要不是那么多人在场,一巴掌就要呼过去,火柴也是花钱买的好不好?这俩废柴怎么这么笨?赵老爷这哪是报恩啊,是把她没用的闺女硬塞给我家吧?

亏得两人还知道转弯,发现树枝点不着,就拿芦苇杆来点,这次倒是点着了,但芦苇叶子烧的太快,还没有来得及送进灶膛就烧着了赵海玥的手,痛的立即扔掉,却扔到一堆柴火中,要不是众人立即过来帮忙,差点把厨房都烧掉。那边赵海玥还捂着手不断淌眼泪,心疼得张文顺赶紧东奔西跑到处去找药膏。

三奶奶忍无可忍还需再忍,胸腔差点爆炸,这些柴火平时都是他和大媳妇一点点从河堆上弄回家的,他们虽然有田,但是田是租给别人住的,麦收时节倒也会有人送麦秸过来。现在是冬天,哪有那么多柴草?当然柴草还是小事,如果一旦失火,不仅房子什么要损失,大新年的也不吉利啊!

当着亲友的面,心里这么多话也无法说出来,眼前也只好一言不发,自己跑到灶膛烧火,让大媳妇炕饼。这都什么事啊,连烧个火都搞成这样,以后还有什么用?

好不容易饼做好了,大家也就终于吃饭了,自然是昨天一天桌子上的一些剩菜,稀饭,还有一些炒饭,当然炒饭里没有蛋。赵海玥包着右手,拿筷子都不方便,张文顺立即拿过碗来想喂她吃,被自己妈妈一筷子打在手上。抬头看到妈妈那张紫涨的脸,终于没敢继续喂,但是也夹了许多菜给媳妇。

赵海玥于是就将就着费力地夹饭夹菜送进嘴里,吃得很慢,要不是多天没有吃饭,肚子实在饿,这顿饭真的也是吃不下去。亲友们嘲笑的表情,婆婆生气到几乎要吃人的表情,大嫂子却隐隐有些幸灾乐祸的表情。整个一大屋子人,只有小梅和二少爷是真心心疼她的吧。小梅虽然心疼小姐,但是看到二少爷都被打,自己哪敢近前,总是怕自己惹得太太更加生气,而对小姐不利。当下自己盛了饭,蹲在墙角边吃。虽然以前在赵家都是和小姐一起吃饭,但是现在到了这里,也知道自己说到底还是下人,哪能跟主人亲友一桌子吃饭,也是可怜。

好不容易吃完饭,亲友们早就都离开厨房了,厨房里只剩他们三个人了。然后小梅肯定照例要洗碗,好在昨晚洗过那么多碗了,干不干净地不管,总归动作还比较熟练。赵海玥就帮着把洗完的碗归置到碗橱中,由于右手不方便,好几次差点把碗摔到地上,要不是三奶奶又要心疼碗而更生气吧?张文顺这次没有帮忙,因为他也知道“君子远庖厨”, 自是不能做锅头灶脑的这些杂事。

也难怪,三奶奶是出自普通家庭,从小就做惯了家务事,觉得简单寻常,大媳妇也是穷苦出身,很小就做惯了家务。哪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女人,竟然可以这么笨!和面做饼也就罢了,竟然烧火都不会,三岁小孩都会吧?长得倒是水灵灵的,看起来聪明伶俐的,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废柴。大户人家女儿有什么好,花了那么钱娶回来,中看不中用。当然这时候,三奶奶肯定自动忘记了人家娘家陪了那么多嫁妆呢!大概雇十个佣人也够了。这就是穷人思维,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。新媳妇针线活不错,为什么大家不夸她心灵手巧呢?难道家里就不需要针线活吗?或者粗布烂衫根本不需要细致的针线吧?

这时太阳出来了,倒是难得的晴天,风也停了,要不是满眼的积雪,人们都几乎忘了半天一夜的风雪。这样的天气河里行船应该是没问题的,所以张文顺三个人也从厨房出来,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。

这次没有画舫了,只是一只普通的小舢板,雇了一人撑船。前两次画舫一次是张文远家主动提供的,接亲那次是要面子花大价钱租来的,那是下聘和娶亲,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。现在回门,依张文顺的意思,仍然要顾及面子,不仅自己面子,主要是给媳妇和岳家面子。

但是三奶奶不愿意了,主要是昨晚闹房媳妇的表现三奶奶就不满意了,觉得媳妇太娇气任性,竟然才结婚第一天就得罪亲友,害得她在大姑奶奶面前陪了多少小心,还额外多给了不少红包。今天早上媳妇和那倒霉丫头的表现更是自古也没有见过,还不知道以后要闹出多少笑话呢。娶媳妇不能帮做事,娶回来做什么?当神仙供起来吗?

基于对媳妇严重不满,既然也对亲家不满了,闺女这么大,要嫁给人家之前,不要好好调教的吗?没规没矩,各事不会,郎不郎秀不秀的,这是什么事啊。还要什么面子?本来那娶亲那次三奶奶就舍不得租画舫的,花那么多钱,不过日子了?大媳妇可只花了几袋粮食。这个媳妇坐船还要花那么多,可是禁不住张文顺坚持,当然关键是身份比她贵重的张家大奶奶力主的。

这次就这么个小船罢了,况且以后少不了来往,不可能每次都是画舫吧?况且这次也没有什么很多的东西,就过年正好要买糕点的时候多买了几份,也算是提前准备了回门礼物,不空手罢了。

赵海玥主仆少不得梳妆一番。赵海玥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回门穿的一套衣服,小梅帮她梳好了头,同样是发髻,但是昨天出嫁时还是姑娘,额前脑后还编了一些辫子,现在己经是了,自不要编辫子了,头上又换了一些珠翠。小梅昨天一夜辛苦狼狈,自也要梳洗干净,换了一套新的衣服。张文顺也不再是昨天的长袍马褂,换了一件臧青的棉袍,倒也不失英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