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7章 四合院一地鸡毛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老人乐的诈骗终于还是捂不住了。报纸长篇累牍的报道,警方也列为要案大案,以至成为了当年的热点。

对于围观群众来说,似乎这只是茶余饭后的一则新闻,同时骂一句贪得无厌;而对于无数身处其中的人来说,却是无比惨痛的教训。

四合院中的人,只有少数人没有参与到这场“疯狂的骗局”中来。

易中海生活只求安稳,傻柱跟槐花没人搭理,刘光福则是刘家兄弟故意没招呼。除了这几人之外,四合院中有一个算一个,几乎全都损失惨重。

而且不光四合院,大到整个胡同,再到轧钢厂退休的职工,但凡是跟刘海中、阎埠贵沾点关系的,哪怕远在乡下的亲戚,都被承诺过高额利息借过钱。

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,留给疯狂的人们的,只剩一地鸡毛。

阎解成于莉两口子算是损失较轻的。他们两口子店刚开业,没有太多资金。一方面是于莉心存顾虑,一方面阎埠贵有意压这两人一手,还是阎解成苦苦哀求,好说歹说才把开业前几个月的利润投了进去。结果当然赔个精光,好在这笔钱丢了也无关大局,不影响基本生活。

再就是把自家大部分积蓄都投进去的。比如六根儿一家,因为诈骗的事情,夫妻闹了很大的矛盾,最终妻子回了娘家,挨到最后大概只能剩下一纸离婚证了。刘家也是因为诈骗爆发了很大的矛盾,刘家姐弟跟父母吵了很大一架。最后姐弟二人离家出走,住到了单位里,老两口只能靠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度日。

最后还有为了投资,不光把自家积蓄投进去,还四处借钱的人,已经到了家都不敢回的地步。例如阎埠贵跟三大妈,被讨债的亲戚朋友堵过一次门,之后便躲到了外面,不敢再回四合院了。家里的一众东西早被讨债的搬空了,连个碗都没剩下。

而刘海中跟二大妈,则是在得知了刘光齐的死讯后,齐齐躺在了医院里。前来讨债的人一度冲到了病房里,还好警察及时赶到才控制住了局势。

仿佛一夜之间,四合院便分崩离析,失去了生机。

易中海出去买了菜,默默地从前院走过。阎家的屋子大门敞开着,里面空空荡荡,一览无余。他熟悉的老阎早已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,再也看不到一点以前生活过的痕迹。

易中海穿过前院,到了中院,听到酒瓶子砸在地上破碎的声音以及几句骂骂咧咧的哭喊声。易中海知道,一定是六根儿在借酒消愁,埋怨自己那个不肯共度难关的婆娘。

另一边,一阵黑烟升起,这是刘家老两口在做饭。因为子女离家,老两口的生活捉襟见肘,连煤气都烧不起,只能每天出去捡些树枝木头破纸箱生火。易中海闭上眼睛,仿佛都能看到那熬了一顿又一顿的棒子面粥。

易中海在原地站了良久,长长地叹了口气,回到了自己家。

除了叹息,他又能做什么,又能改变什么呢?

易中海推门进家,刘光福正在家里来回踱步,一副焦躁不安的样子。

刘光福看易中海来了,连忙接过易中海手里的菜,放到了一边。

刘光福道:“爹,今天医院的人上咱家来了。”

易中海问道:“医院?医院怎么了?”

刘光福道:“前两天的事儿您忘了?那些过来讨债的,来咱们四合院没找到人,又找到医院去了。”

易中海道:“这事儿我知道,最后不是警察来了把闹事的人都带走了么?”

刘光福愁眉苦脸道:“今天又来了一批讨债的,又堵到医院去了。这不,医院找到我了,说让我找个地儿把我亲爹亲妈弄走,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日常秩序。”

易中海气道:“太过分了。好歹也是亲戚,要么就是朋友,人都躺在医院里了,这是非要把人逼死啊?”

刘光福哭笑不得:“这次来的还真不是什么亲戚朋友,是其他被骗的人。人家为了做这个局,开了十家分店呢,不可能就逮着咱们四合院一家坑啊。只能说,咱们四合院最傻,损失最惨重。”

易中海纳闷道:“那其他人被骗了为啥找你爸呢?不应该找那个什么姓崔的么?”

刘光福道:“要不说我亲爹傻呢?非要出风头,去拍了张照片,还挂报纸上了。现在我哥还没找到,姓崔的被拘在警察局了,这些人不找我爹找谁呢?”

易中海道:“可是警局不是出调查结果了吗?你爹是受害者啊,他对这件事情完全不知情啊。”

刘光福苦笑道:“爹啊,现在谁管你这个?那报纸上的照片就是证据,你说没关系谁信啊?也就是我亲爹还在医院里,但凡敢回家那被人打死都是轻的。”

易中海道:“那,那警察呢?这么严重他们不管吗?”

刘光福回道:“这个怎么管?我爹要是参与了,那警察得管。但是我亲爹不知情,是受害者啊,警察总不能把我亲爹拘起来吧?我现在倒是宁愿我亲爹犯了事儿,蹲在监狱里倒还安全点。”

易中海沉默了,良久道:“光福,找个没人的地方先把你亲爹安置下来吧。”

刘光福为难道:“爹,咱家跟这事儿可是一点关系没有。咱们真要趟这趟浑水吗?”

易中海瞪着刘光福道:“光福,你这话什么意思?那可是你亲爹亲妈,你难道想学刘光天吗?”

“爹,我不是那个意思。”刘光福赶忙道,“我听您的,这事儿我来安排。”

如果说感同身受的话,刘光福无疑是最理解刘光天的那个。

刘光天跟刘光福,一个家里老二,一个家里老三,从小到大都不受家里的待见。上面有个哥哥压着他们,欺负他们,而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哥哥,对他们动辄便是拳脚相加,连正眼都不看一眼。

哪怕自己这个哥哥在外地工作,好几年不回来,但是只要回到家便能得到这个家里的一切好处。而他两无论怎么努力,都得不到父母对刘光齐十分之一、百分之一的宠爱。

如果不是遇到了张禹,认了一大爷当爹,刘光福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。谁知道现在的刘光天是不是未来的刘光福呢?

易中海看刘光福虽然应了下来,但是神色之间多有些不情愿,知道刘光福是想起了以前在刘家时那些不好的回忆。

易中海劝道:“光福,爹知道,你亲爹亲妈对你不好。但是爹劝你一句,这世界上没有做父母的不是,只有当儿女的不周全。以前家里都困难,你亲爹亲妈也有他们的难处。”

刘光福道:“爹,我觉得您说的不对,我家里以前是个什么样子我心里最清楚。是,刘光天他不是什么好人,但是我亲爹亲妈走到今天这地步,他们一点都不无辜。”

“光福你……”

“好了,爹,您不用说了。”刘光福道,“您交代的事儿我会做的,我会把他们两接出来。但是爹,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他们,而是为了您。您是个好人,见不得别人受委屈,我能走到今天也少不了您跟娘的照顾。我愿意支持您做的决定,但是不代表我愿意认那个家。”

易中海嘴唇动了动,想要说些什么,终究没有说出来。

或许时代真的不同了,而他们这些大爷也真的老了。后辈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跟态度,有自己的处事方式,他们现在有底气对着老一辈人说不。

两代人的冲突一直存在,尤其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显得更为激烈。

阎解成于莉的成功给了阎埠贵压力,所以阎埠贵才为了挣利息去四处借钱。阎埠贵这样想法,刘海中又何尝不是呢?刘海中难道不想证明自己比许大茂、张禹都要强么?不想证明这个家还是自己说了算吗?

现在这个问题同样摆到了易中海面前:自己的那些想法真的都过时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