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伯母回家就把儿女们数落了一顿,刚才看到侄子给二嫂买的斗篷,她在一旁看着羡慕极了。二房就一个孩子,自已家五个孩子加一起都比不过。
“母亲,我也想孝敬你,可我身上没钱啊!”
“就是就是,等我长大了,一定给父亲母亲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穿的。”
凯哥儿和琛哥儿抢先表决心,至于小儿子孙志伟才3岁,话都说不全呢。
“女儿比不得堂弟有本事,眼下天寒地冻,女儿给父亲母亲缝制了两双手套。”说话的是三房的长女孙志琳,今年10岁了。
三伯父看到女儿给自已缝制的手套非常高兴,这被人关心的感觉真好。他接过手套就迫不及待的试戴起来,还把另一双手套递给了妻子。
“行了行了,你看咱家的孩子都惦记着咱俩呢。再说像志高那样优秀的孩子有几个,你别说村里了,就是放眼十里八乡又有几个呢。”三伯父试着手套尺寸正好,随口劝解道。
三伯母接过丈夫递过来女儿做的手套。这手套做的不错,针脚紧密,是花了心思的。
而且丈夫说的没毛病,她细细想来,周边的孩子确实没一个比的上侄子的。老话说: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。不管怎样,终归是自家孩子的一片心意,于是她又夸奖了几句女儿。
父母就是孩子们的天,三伯母雨过天晴,家里又恢复了热闹的氛围。孩子们围着父母带回来的年货吃吃喝喝,就连3岁的孙志伟也哼哼唧唧的想吃。
接下来的几天,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。孙志高亲自操刀,孙母难得放开油的限制。
香喷喷的油豆腐、酥软的大麻花,还有孙志高集手中调料最大限度制作出来的扒肉条等。
因为他前世是北方人,所以食物的做法口味偏向北方。不过他也保留了一半的南方口味,主要是为了照顾母亲。
期间小伙伴来找他玩,孙志高只是和大家玩了半天的捶丸。至于其他的娱乐活动,孙志高实在没兴趣参加。
他前世就是个宅男,假期更喜欢待在家里。那个时候主要是看小说、刷短视频,现在他也安排的很充实。
练字是为了走科举,每天最少要练一个时辰。还有雕刻,这个也是很费时间和工夫的。
孙志高打算以后还要学画画、乐器、骑马射箭等。
许多人对古代读书人的固有印象是书呆子,四肢不勤、五谷不分的米虫。
现实情况确实存在这么一批人,尤其是科举考试发展到后期愈加死板,造就了一批百无一用的书生。
其实早期的儒家倡导君子六艺,这和现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只不过后来有些歪嘴和尚念歪了经。
君子六艺中的礼和书是每个学子必须掌握的。
数就是数学,这个在科举考试中占比不大,而且许多学子和孙志高一样都是数学学渣,所以也不精通。
乐、射、御这三项,科举考试并不会去考。而且学习这三项得需要有一定的家底,普通人家是负担不起的。
孙志高前世就很羡慕那些多才多艺的人。不过他一没有过人的天赋,二没有富裕的家庭,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。
古代富贵人家会请名师指导自家孩子的琴棋书画,现代同样如此。艺多不压身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到。
孙志高参加科举,以后不可避免的要应酬。文人之间的宴席玩的也很高雅,吟诗作对、飞花令、投壶、焚香抚琴等,到时候他总不好还像前世一样吹牛逼吧。
抛开社交需求,孙志高本人也希望学习到这些技能,当然前提是在不影响科举考试的情况下。
音乐可以调节抒感,画画可以把美好的景物定格保存下来,射箭可以强身健体。剧中顾庭烨几次救驾都离不开他那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。
孙家母子二人一连做了两天,才把年夜饭的饭菜准备的差不多了。剩下的炒菜到时候现炒即可,那些半成品当天加工也会节省时间。
孙母打量着四周,看看过年准备工作还有哪些遗漏。思来想去,她想起了春联还没写呢。儿子长大了,不仅解决了家庭的生计,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自已大忙。
以往过年的时候,这些活自已一个人得做三四天。那时候是真心不盼望过年啊,其他人家阖家团圆、其乐融融,自已家里孤儿寡母、冷冷清清。
失去丈夫的前几年,孙母还要独立拉扯着儿子,日子过的很艰辛。那时候过年的饭菜哪有现在这么丰富,能吃上几块肉就不错了。这还是志高他姥爷和三伯父接济的结果,好在是熬过来了。
母亲把红纸裁剪成合适的尺寸,孙志高从书箱里拿出文房四宝。他现在日常用的还是普通货色,大师兄送的那套太贵重了,他一直舍不得用。
孙志高提笔写下“春回大地万物苏,福满人间喜气盈。”横批“承天行化”,这个横批是固定语句的。
母子二人一个裁纸一个提笔,配合的相得益彰。孙志高兴趣也上来了,他让母亲折一些小尺寸的红纸,他则在上面写上“开门见喜”、“抬头见喜”、“六畜兴旺”等。
就在孙志高渐入佳境的时候,三伯父捧着一堆红纸进入家门。
“来的早不如来的巧,我正好赶上了。”三伯父看着写好等待晾干的春联,他认识的字不多,但也能看出侄子写的字很好。
“他三伯父坐,来,喝茶。”孙母招待着,只因三伯父这些年没少帮助她们娘俩,所以孙母内心很是感激。
“二嫂不用太客气,这是我打扰了。本来想让我家那小子写,可琛哥儿和凯哥儿都不敢下笔,怕写不好被我家那个责罚。我看着不成事,所以就过来了。”三伯父谢过孙母,对母子二人笑着说道。
“伯父言重了,琛哥儿和凯哥儿的字写的不错,他们就是缺乏信心。”孙志高谦虚的说道。
三伯父听到侄子夸奖自已的两个儿子也很开心,这也是孙志高想要的结果。大过年的,还是说点让人高兴的话。那哥俩和同龄人相比已经可以了,自已是带着记忆穿越来的。
别和我比没结果,放眼天下,只此一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