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拜年下

孙志高和大家闲聊了一会,就询问起刘瀚鸣的下落。

说起刘瀚鸣,刘老丈的脸上满是骄傲,他红光满面的说:“这小子在书房看书呢,说起来离不开伯瑾你的影响。”

孙志高和大家又寒暄了一会就去找刘瀚鸣了。主要是除了刘老丈,他和其他(她)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。总不能一直在吃喝上面打转吧,而且人家因为招待自已把“打马吊”都停了。

“也好,你和翰鸣好好聊聊。学习也讲究一松一弛,这一年就这么几天,别绷的太。”大孙子喜欢学习是没错,但刘老丈也担心孙子用功过度,身体吃不消。

刘云引领着孙志高来到书房门口就离开了,他还要赶紧回到牌桌玩耍呢。

孙志高推开门见到刘瀚鸣正在练字,刘瀚鸣还以为是自已的弟弟妹妹们又来打扰他,正要抬头训斥时,见到来人是孙志高,他立马放下笔迎了上去。

“二哥新年好,我爷他们你见过了?”刘瀚鸣笑嘻嘻的问道,他对于孙志高的才华、为人是很敬佩的。他爷爷也让他和孙志高多来往,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。

“翰鸣新年好,诸位长辈我已经拜见过了。听老丈说你过年还在用功,我就过来看看。”孙志高说话间来到了书桌前,他拿起刘瀚鸣写的字仔细端详。

刘瀚鸣听到孙志高的话苦笑一声说道:“之前我以为自已是最聪明的,可自从碰到二哥你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。跟你我是没法比,可许文才这小子一直和我在伯仲之间,我不能输给他。”

“对你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是赞同的,可学习不是单纯得比时间,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更为重要。”

“你这个字和之前没有太大的进步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孙志高毛笔字的水平高于刘瀚鸣,他又清楚刘瀚鸣之前的写字水平,于是点评道。

听到孙志高的评价,刘瀚鸣心服口服。于是他追问到该如何进步呢?

“不要闭门造车,要学会触类旁通、不耻下问。圣人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,不会就学,就怕不懂装懂。”

“要学会独立思考,我的别人的方法你只能参考。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习惯是不同的,你要学会取其精华,总结合适自已的学习方法。”孙志高说完又指点了刘瀚鸣一会就告辞了,他还得去师父家拜年呢。

这拜年都是要上午进行的,下午可就不合适了。而且明天他还得跟母亲回姥爷家呢,所以最好是今天就完成。

刘家人听到孙志高的理由就没在挽留他。这古代人重视礼仪,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,许多仪式都省略淡化了。

孙志高再次回到家中,看到母亲在准备着明天回娘家的礼物。在过去的几年,兄弟姐妹中属她过的最不好。为了家庭的生计,她没少回娘家打秋风,给父母和大哥造成不少困扰,嫂子自然是心怀不满。

如今自家也算是支愣起来了,把礼物准备的厚厚的,一来是扬眉吐气一把,二来是感谢娘家对自已多年的回护。

孙志高对比没意见,反正就是些吃食衣服之类的。姥爷以往没少帮助自家,这嫁出去姑娘泼出去的水,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好了。

孙志高和母亲打过招呼后,开始了今天第三次拜年之行。他提着礼物直奔学馆,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半年了,就是闭着眼也错不了。

一柱香的功夫,孙志高出现在学馆门前。孙志高先是进入门房给夏伯拜年,夏伯家里没什么人了,他自已一生也未结婚生子,所以过年也留在这里。

孙志高谢绝了夏伯给自已压岁钱,毕竟一个孤寡老头子,要不是自已辈分小,孙志高都想给夏伯留钱了。孙志高取出些带的吃食留在门房就告辞了,夏伯看到孙志高态度坚决也就没在坚持。

从门房出来,孙志高随着记忆进入正房。他对师父家像自家一样熟悉,师娘不在的那段日子里,孙志高还经常下厨给师父和夏伯做饭。

直到后来师母回来了,师父为了不影响孙志高的学习生活,再也没让他踏入厨房。

“小师弟来了,父亲,小师弟来了。”师父的次子夏逸思看到孙志高的身影后就嚷嚷道。

孙志高对逸思师兄的印象很好,这个人对自已很好,身上也没有长辈的包袱。因为是做生意的,身上多了些圆滑。

“大呼小叫成何体统,你都多大了。伯瑾快来,老夫得考考你,看看你这段时间有没有放松学业。”

“你背诵一下《论语》书中的为政篇以及译文。”夏夫子端坐在椅子上,神情平静道。

夏逸思被父亲的操作震动了,还是熟悉的味道,自已当年和大哥没少被责罚。小师弟你还是自求多福吧,夏逸思贴墙根小心翼翼的溜走。

孙志高先是向师父行了礼,随后他挺起身来如松柏一般说道:“子曰:为政以德,臂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
“译文:孔子说:用道德来治理国政,自已便会像北极星一般,在一定的位置上,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。”

夏夫子看着弟子自信从容、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很是满意,但为了防止弟子骄傲,他面上不显,淡淡的说道:“不错,以后继续保持。”

孙志高在师父这通关了,屋里的其他(她)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。尤其是夏清尘和夏逸思哥俩,他们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。

“你这师父也真是的,大过年还要考校。别理他,我给你介绍一下。”师娘拉着孙志高的手给他介绍着家庭成员。

拜师礼上,夏清尘有事没回来,剩下的就是女眷了。

孙志高再次发挥嘴甜的技能,屋里的每个人都没落下。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年龄性别,孙志高量身打造的祝福语让人喜笑连连。

“小师弟这嘴真溜,就是和那些表演参军戏的艺人相比也不遑多让。”夏逸思佩服的说道,看到孙志高如此受欢迎,尤其是通过了父亲的考校,夏逸思感叹自已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。

“参军戏”是一种表演形式,被认为是相声的早期形式之一。参军戏由两个角色组成,一人扮演“参军”,另一人扮演“苍鹘。这两个角色对应后来的“逗哏”和“捧哏。”

“伯瑾,上次拜师礼我抽不开身来,还希望你见谅。”师父的长子夏清尘向孙志高表达歉意道。

“清尘师兄言重了,你送我的书箱我很喜欢,我还要谢谢你呢。师弟没什么能耐,也就会点雕虫小技,这是我送给师兄你的礼物。”孙志高说着打开了包裹,从中取出雕塑。

孙志高给师父准备的是仙鹤站在松树上准备展翅高飞,寓意松鹤延年;清尘师兄的是貔貅,寓意招财进宝;逸思师兄的是一串葫芦,孙志高按照前世葫芦娃打造的。

葫芦谐音“福禄”,寓意有福有禄、平安吉祥。

“你有心了。”夏夫子面上装作淡然,但手里一直没放下“松鹤延年”的雕塑。

“这都是弟子应该做的,只要师父喜欢就好。”

“小师弟你学习好、字写的好、厨艺好,小说写的好,还会雕塑,我很好奇你还隐瞒了多少技艺。”夏逸思扳着手指总结着孙志高的优点,好奇的问道。

夏逸思的话引得屋内其他(她)人频频侧目,尤其是夏夫子的两个儿媳和孙子孙女们,她(他)们早就听说夏夫子又收了个聪明的弟子。

有道是闻名不如见面,孙志高开头的考校到后来的说话办事送雕塑,这都展现出他的博学多才。所以对于夏逸思的询问,大家还是满含期待。

“师兄你是开酒楼的,那我就来个《报菜名》吧。”孙志高如今的记忆过目不忘,对于前世的一些内容也是了然于胸。

“我请您吃:蒸羊羔、蒸熊掌、蒸鹿尾儿、烧花鸭、烧雏鸡、烧子鹅、卤猪、卤鸭、腊肉、松花小肚儿……”

孙志高虽然比不得相声专业人士,但也超过一般人,而且这种表演方式众人第一次见到,大家都惊呆了。

“师弟,你把词写下来,师兄我带回去让说书人说,到时候肯定能召开不少客人。”夏逸思激动的抓住孙志高的手臂说道。

什么叫天才,夏逸思今天是见识到了。小师弟的小说如今火爆县城和府城,因为扬州里是南北交通的枢纽,孙志高的小说被流传到全国各地。

他酒楼里的说书人最近就在说《射雕英雄传》,这是眼下最受顾客欢迎的小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