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第二天出现在码头上,在水网密布的南方地区,乘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。而且水路行程都是在内河,所以孙志高很是放心。
孙志高出主意,孙母买了三人的船票。三叔贴人就很可以了,孙志高自然不好再让其贴钱。况且他这几年一直没停过更新小说,说起来身家颇厚。
正所谓手中有钱,心中不慌。孙志高选择了中档房间,上次那是逸思师兄给报销的。虽然有钱了,但也不能乱花。
买票时,三叔阻拦着,他本想自已去下档房间,这样能给侄子省钱,可最终被孙志高否绝了。穷家富路,又不是没那个条件。长辈住下档,自已住中档,他晚上怎能睡的着觉啊。
孙志高也查看过三个档次的房间,那下档房间的环境太恶劣了。上、中档房间都是单间,区别就是装修和服务。下档则是大通铺,里面光线昏暗,住着的都是普通百姓或码头苦力。
孙志高刚下去就被劝退了,一股汗味、脚臭味等混合气味扑面而来,直接给他呛跑了。在这种环境下,人怎么能休息的好呢。
况且晚上睡觉还要面对呼噜声、磨牙声,防备其他人偷自已的行李,所以孙志高直接排除了下档房间。
路上闲着也是闲着,孙志高掏出纸笔开始写小说。第一本《射雕英雄传》已经写完,眼下第二本《神雕侠侣》也即将进入尾声。
(提一句,主角会把原著小说犯忌讳的地方改编,朝代更改为架空朝代,所以大家就不要挑理了)
如今蓑衣客这个笔名在小说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许多出版商更是想找到小说作者,这可是实打实的摇钱树啊。
同孙志高合作的书坊这些年也是日进斗金,书坊的东家为了留住孙志高这个财神爷,不仅主动提高他的分成,逢年过节更是礼物不断。孙志高看书坊这么有诚意,于是第二本小说也放在了他这里发行。
孙志高做为穿越者,他是知道未来妻子淑兰会携带大量的嫁妆进门,那样他不就可以吃软饭了嘛。
而且淑兰性情温婉,才纵容的孙秀才软饭硬吃。剧中淑兰拿自已的嫁妆钱给丈夫纳妾纳通房。即便如此,孙秀才依然不满足,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,最后还要迎娶进门。
可眼下的孙志高已经换魂了,做为一个男人,他有自已的尊严和底线。而且他前世看剧时就很喜欢淑兰,淑兰满足了男人对伴侣的所有想象。
所以孙志高这些年一直保持写小说,为的就是赚钱多置办彩礼,这也是他对淑兰的重视态度。
古代男女成亲需要经过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。其中纳采是重要环节,男方需要把聘礼送给女方家,聘礼通常为代物和代金。
聘礼的种类繁多、价值不等,这个主要看个人的家庭情况。金银玉器、牛羊牲口、绫罗绸缎,还有大雁都可做为聘礼。
男大当婚女大当嫁,自古都是人生大事。现代男性娶媳妇需要支付车房彩礼,这对男性家庭来说,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。
而本朝截然相反,“厚嫁”之风盛行。许多父母从女儿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筹措嫁妆。有的家庭父亲早早离世,那么亲友也会帮助女子筹措嫁妆。
《宗法条目》书中记载,“嫁女一百贯,娶妻五十贯。”由此可见,聘闺女比娶媳妇的花费要多一倍。
富裕人家女子的嫁妆就更不用说了。金银珠宝、布匹衣物、房屋田地、丫鬟和老妈子、奁具(指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)包罗万象。小到恭桶,大到棺材,方方面面都准备齐全。
丰厚的嫁妆是女方父母展示家庭实力和态度的一种方式,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女儿在夫家的地位和生活,可怜天下父母心。
本朝的厚嫁之风盛行,这里面除了社会风气的缘故以外,本朝的法律保护也是女子厚嫁的重要原因。
《宋刑统》和《庆元条法事类》规定道,嫁妆是已婚妇女唯一的私人财产,丈夫和公婆不得动用。
若丈夫先行离世,嫁妆是不纳入遗产范围分割的。如果是女方先行离世,嫁妆则是要归还给娘家的。
正是因为有法律的保障,厚嫁之风愈演愈烈,许多出不起嫁妆人家的女儿沦为剩女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日记中写道,“破家嫁女。”由此可见,那时候家里有女儿的人家负担多重。
三人从早晨上船,直到夕阳西下,船只才缓缓的靠向码头。码头上已经是灯火通明、人来人往,随着船只的不断进入,一船船的人和货物在这里集散。
三人跟随着人群下船,孙母和三叔明显第一次来,两人脸上带着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和对大城市的迷茫。
“伯瑾,咱们先去哪?”三叔看着昏暗的天色和交织的人群,茫然无措的问道。
自已虽然是长辈,但也是第一次来扬州。二嫂显然和自已一样,所以三叔想问问孙志高的意见。毕竟这孩子从小就聪明,想来他的主意靠谱。
孙志高下船就闻到食物的香味了,他的肚子也不争气的抗议了起来。码头上每天人来人往,所以吸引来不少摊贩在此卖吃食。
“天大地大,吃饭最大。咱们先填饱肚子,然后再找个地方休息。天黑啥也不好找,而且咱们人生地不熟的,一切等明天再说。”孙志高定下调子,孙母和三叔也没有意见。
其实两人闻到香味也饿了。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赶快填饱肚子。而当人吃饱饭后,就会有无数个想法。
三人顺着香味就来到了小吃摊前,摊后面的桌椅板凳已经坐下不少顾客了。从穿戴来看,其中还有不少考生。
羊血汤、羊脂韭饼、膘皮子、细粉科头、糟羊蹄等,这让孙志高一时间有了选择困难症。主要是他都想吃,可肚子又不允许。
询问长辈们的意见后,孙志高最终确定下吃食。三人坐下不久,伙计就端上了吃食。三个饥肠辘辘的人直接开造,能在竞争激烈的码头干下去的小吃摊,那肯定是有独门绝技的。
微凉的夜晚,三人吃的满头大汗,三叔也是直呼过瘾。